作为三大常规检查之一,尿常规是很多疾病的辅助性检验。一般尿常规检验包括尿酸碱度、尿比重、尿胆原、隐血、白细胞、尿蛋白、尿糖、胆红素、酮体、亚硝酸盐等内容。
①尿比重增高: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前性少尿,糖尿病,急性肾炎,肾病综合征。
临床意义:阳性见于泌尿系结石、急性肾小球肾炎、急进性肾炎、慢性肾炎、泌尿系肿瘤、结核、肾盂肾炎、膀胱炎、狼疮性肾炎、紫癜性肾炎。
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,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。异常时,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,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,如肾盂肾炎、膀胱炎及尿道炎等。
临床意义: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、肾盂肾炎、膀肮炎、尿道炎、尿道结核等。
临床意义:尿中蛋白质定性试验为阳性,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/24h时称蛋白尿。
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性蛋白尿、肾小管性蛋白尿、混合性蛋白尿、溢出性蛋白尿、假性蛋白尿。
临床意义:阳性见于血尿增高性糖尿、血糖正常性糖尿、暂时性糖尿、假性糖尿。
临床意义:阳性见于胆石症、胆道肿瘤、胆道蛔虫、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、肝硬化、急慢性肝炎、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。
临床意义: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、妊娠呕吐、子痫、腹泻、中毒、伤寒、麻疹、猩红热、肺炎、败血症、急性风湿热、急性粟粒性肺结核、惊厥等。此外,饥饿、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也许会出现阳性。
尿常规检查时,要求留尿液标本时预先选好能装20毫升以上的广口玻璃瓶,用前一定要洗干净;取尿时,最好先尿出一些再取;女性在经期一般不宜取尿做检查。
由于尿液易干扰因素较多,其标本的留取也需格外的注意。此外,在尿常规项目中,尿蛋白与隐血在尿常规化验中有着重要意义,当尿蛋白与隐血出现+++、++++的情况时,肾脏有很大的可能性已发生损伤,需积极及时治疗,以免小病发展到大病。(夏乐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