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 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
溯本求源一例“大细胞性贫血”背后的真凶

来源: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9-08 14:55:12    16

  谈起大细胞性贫血,相信我们大家平时日常工作中屡见不鲜,它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症、肝脏疾病、甲状腺功能减低以及溶血性贫血有关。而今天要分享的是从外周血涂片开始发现异常后,不断地去追根查源,终于找到“罪魁祸首”的经历。

  MCV、MCH增高,HGB降低提示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,外周血涂片镜检如图2-5,可见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、卡波环、有核红细胞、部分核幼浆老的早幼粒细胞、

  最终手工分类计数结果,如图6,计数200个红细胞,球红细胞占比64%,大红细胞占比12%,不规则红占比6%,提示红细胞膜缺陷,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(HS)可能,因此溶血性贫血可能性较大。但是部分粒细胞病态(分叶过多,核幼浆老,颗粒缺失)等,有核红细胞增多显著,巨幼细胞性贫血、急慢性白血病有待排除。

  尿常规如图8:尿蛋白2+、潜血3+,可镜检却未见到红细胞,疑似血红蛋白尿可能。

  患者主诉“头晕、活动后气促、食欲欠佳”,临床初步分析:结合临床与实验室常规检查,大细胞性贫血、有核红细胞出现、网织红细胞增高、黄疸、血红蛋白尿、部分粒细胞病态造血,指向巨幼细胞性贫血(MA)、不明原因溶血性贫血(HA)或急慢性白血病等,结合诊断标准完善相关贫血项目检查,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,排除急慢性白血病可能。加做叶酸、VitB12血清学检测,如图9:

  叶酸和VitB12未提示下降,初步排除MA可能,进一步考虑溶血性贫血(HA),为进一步确定溶贫相关证据,实验室结合诊断标准建议完善骨髓细胞学分析,观察骨髓红系是否增生,同时排除因有核红细胞明显增多所考虑的急慢性白血病可能。加做骨髓细胞学检测、病理活检,结果如图10、11,骨髓细胞学结果:红系比例增高骨髓象,病理活检结果:造血组织中红系比例增高。

  查阅《血液病诊疗及疗效标准》第4版,结合临床诊断标准,该患者可确诊为溶血性贫血。为进一步查明溶贫原因,我们外院送检加做一系列相关实验:Coomb’S试验(直接+间接)阴性、G6PD正常、抗RBC抗体阴性、骨髓粒细胞CD55/CD59正常、骨髓红细胞CD55/59明显升高。骨髓RBC CD55 Ⅱ/Ⅲ型细胞 65%,骨髓RBC CD59 Ⅱ型细胞 52.3%,如图12-15。

  (1)回顾本案例患者诊疗过程,可谓是一波三折。首先从血常规发现RBC 1.89×1012/L,HGB 72 g/L,MCV 110.1 fL并结合血涂片可见有核红细胞、多分叶中性粒细胞,首先勾起我们思考的方向便是巨幼细胞性贫血(MA)。其次,查看生化结果,由于原位溶血因素,所以LDH及TBIL均升高明显,就更加迷惑我们往MA考虑。

  但是尿常规干化学尿蛋白2+、潜血3+,可镜检却未见到红细胞,似乎给MA这个方向来了一个大反转,并且叶酸、维生素B12结果也不支持MA诊断,似乎这一切更符合溶血性贫血特征了。

  我们知道溶血性贫血有三大特点:贫血、黄疸、血清LDH水平升高,凡贫血者具备黄疸(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)、骨髓红系增生、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,伴或不伴脾大,血清LDH水平升高,可确定为溶贫。[1] 患者骨髓红系增生、加之外周血RET 26.1%,NRBC 31.6%,临床体格检查肝脾未触及,也恰好符合了溶贫的特点。

  而溶贫是一个“大类统称的疾病”,想要找到其下属的“细小分支具体的疾病”须更多检查加以排除,最终在骨髓CD55、CD59流式检查中确定了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(PNH)。

  (2)本案例也给我们常做血常规岗位的老师上了一课,即便是不同的疾病,其血分析结果或外周血细胞形态也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,工作中需多加思考病情的复杂性。再回顾查看血分析结果,其中暗藏的RET 26.1% 便已悄悄提示了溶血性贫血的线索,只是我们将关注点着重于在RBC、HGB、MCV及镜下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,致使忽略了RET%,这也说明任何一个指标都是有其独特的意义,我们检验人员应将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分析思考。

  (3)鉴于PNH克隆累及造血细胞依次为粒细胞、单核细胞、红细胞、淋巴细胞,骨髓PNH克隆出现比外周血早,因此在诊断PNH时,骨髓中的CD55-、CD59-细胞检测比外周血更加有意义,这是因为骨髓里的有核红细胞不受输血和溶血的影响,可避免漏诊,而且PNH的异常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,当外周血尚无CD59-细胞时,骨髓可能已有CD59-细胞。

  通过本案例发现贫血有时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诸多可能性、复杂性,这要求我们深挖数字背后的真相,不遗漏任何一个指标,综合患者所有检查结果分析,思考并提出疾病可能性的建议,既是更好的服务临床与患者,也是提升检验价值所在。

  PNH是一种罕见病,发病率较低,但具体发病率因地区、人种等因素而有所差异。虽然PNH不是遗传性疾病,但遗传因素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一定作用。此外,外因如感染、药物等也可能诱发PNH的发生。

  随着现代医院一直更新进步,实验室的检验测试手段也慢慢变得层出不穷,常规血液学检查红细胞、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,以及血红蛋白水平,可发现贫血表现。网织红细胞增多是PNH的显著特点,可用于辅助诊断。外周血涂片观察红细胞形态,可见到嗜多色性、有核红细胞等异常表现。

  除了抗人球蛋白实验之外,还有一些其他特异性抗体检测,如Ham试验-利用酸化后的血清环境,检测红细胞是否易发生溶血,PNH患者常呈阳性。蛇毒因子溶血试验-利用蛇毒中的某些成分,检测红细胞膜是不是真的存在缺陷,PNH患者常呈阳性等。

  通过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也可直接确诊,如流式细胞术-利用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,检测红细胞膜上CD55和CD59等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情况,可确诊PNH。基因测序-通过对患者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,检测是不是真的存在PIG-A基因突变,为PNH的分子诊断提供相关依据。实时荧光定量PCR-利用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,检测PIG-A基因的表达水平,可用于PNH的辅助诊断。

  本案例患者不典体征外加大细胞性贫血具有一定迷惑性,笔者通过发现红细胞的异常形态结合相关检测报告、查阅文献、收集详细证据,最后帮助临床找出真凶,提示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一线检验人,平时要注重细节、注重积累,与临床加强沟通,善于发现细节,学会融会贯通,充分拓展临床知识面,形成自己独特的诊断思路,给予临床最有效的信息提示,体现一名检验人应有的价值。

  [1] 沈悌,赵永强.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四版[M].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8:30-32

  [2]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(贫血)学组.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华血液学杂志,2013,34(3):276-279

  说明:本文为原创投稿,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。转载时请标注明确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。

  玩家热议电脑上永不卸载的游戏 硬盘满了也要留着

  首夺美网冠军!萨巴伦卡2-0双杀佩古拉,狂揽2000分+2552万奖金

  江西老表和山东老师儿竟然是“邻居”?虽然相隔千里,身份证号开头数字却是相邻

  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,都应该有这套《学习方法书》,实例分析孩子实际问题, 给出解决方案正面引导孩子

  不到24小时超200万人预约!华为李小龙:真有这么多人要买Mate XT吗

关闭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