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采样方式灵活,对于稀有和贵重金属的检测和分析能节约取样带来的损耗。
3. 对于一些机械零件能做到不伤害原有设备的检测,而不破坏样品,便于进行无损检测。
2. 不是原始方法,不能作为仲裁分析方法,检测结果不能做为国家认证依据。
4. 需要大量代表性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建模,对于小批量样品检测显然不切实际。
5. 模型要一直更新,在仪器发生明显的变化或者标准样品发生明显的变化时,模型也要变化。
6. 建模成本很高,测试成本也就比较大了,当然对大量样品检测时,测试成本会下降。
7. 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外部或内部因素影响,常常会出现曲线非线性问题,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影响较大。
2. 对于各元素之间的干扰可以用化学试剂屏蔽,做到元素之间互不干扰,曲线可进行非线性回归,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。
3. 取样过程是深入样品中心和多点采集,更有代表性,特别是对于不均匀性样品和表面处理后的样品可准确检测。
4. 应用领域广泛,局限性小,可建立标准曲线进行测定,仪器可进行曲线自我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