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Display 产品展示

产品展示
产品展示

世界肾脏日 逸仙专家教您从“尿常规”中发现肾脏的“小端倪”

来源:开云体育登录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7-03 09:31:59
  我院肾内科主任杨琼琼教授将帮大家捋顺思路,为大家详细地理解阅读“尿常规”的检查报告,更好地了解尿

  我院肾内科主任杨琼琼教授将帮大家捋顺思路,为大家详细地理解阅读“尿常规”的检查报告,更好地了解尿常规检测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

  尿液检测是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的关键途径。它不仅可用于健康人群的普查,还可观察肾脏疾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。早期肾脏疾病无显著症状,尿常规分析结果的异常,有很大的可能是肾脏疾病的首发证据。因此,定期体检,并进行“尿常规”显得很重要。

  清洁中段尿是指在排尿过程中,弃去前、后时段排出的尿液,以无菌容器收集中间时段的尿液(尿培养)。

  取样前避免剧烈运动,应洗手、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;使用清洁干燥的容器收集样本,留取中段尿样,避免混入其他分泌物;取样后尽快送检。

  粪便,,分泌物和月经血会污染标本。因此女性在经期不留取尿标本检查。

  新鲜尿液呈淡黄色、清晰透明。假如发现尿液呈红色、浓茶样色、洗肉水样色、白色、尿液浑浊、有血块、有絮状物等不正常的情况,需要及时至肾脏专科就诊。

  这些指标在化验单上都有正常范围标注,若化验单出现“+”或者升高、下降符号,说明可能异常,我们一一解读(“+”提示阳性,2+、3+提示阳性程度逐渐增强。升高代表指标超过正常范围上限,下降代表指标低于正常值下限)。

  尿潜血阳性常见原因是尿中有红细胞,但是尿潜血阳性并不等同于血尿。当红细胞镜检查超过3个/高倍镜视野时才称为血尿。

  尿潜血阳性还可见于血红蛋白尿、肌红蛋白尿。剧烈运动、挤压等情况导致肌肉组织损伤可能出现肌红蛋白尿,尿液呈粉红色或暗红色,检查尿潜血阳性。

  提醒:体检报告中有单纯尿潜血阳性不用急,结合尿红细胞一起看,定期复查是关键。

  白细胞酯酶:由溶解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白细胞酯酶,这是尿中存在白细胞的标志。

  亚硝酸盐:很多肠杆菌,是泌尿道感染的最常见微生物。都可产生硝酸盐还原酶,可将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。亚硝酸盐阳性尿提示有几率存在细菌尿。

  提醒:尿频、尿急、排尿痛,尿中白细胞酯酶、亚硝酸盐阳性,结合尿白细胞升高,最大有可能是尿路感染。

  当血糖超过8.88mmol/L时,尿液中慢慢的出现葡萄糖。肾小管重吸收率降低也可引起糖尿,但血糖浓度正常。

  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类、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、存在颅脑外伤、脑血管意外或情绪激动情况下,也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。

  服用钠-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,如达格列净、恩格列净等,也可出现尿糖阳性。

  提醒:尿糖阳性时,需检查血糖情况。若两者同时升高,考虑糖尿病;若尿糖阳性,血糖正常,考虑有几率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。

  尿蛋白:健康成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蛋白质极少,约30-130mg。当蛋白质浓度大于100mg/L或150mg/24h尿液,蛋白质定性检查呈阳性,称为蛋白尿。尿蛋白阳性要引起重视,也是发现早期肾病的重要的条件。出现尿蛋白需及时到肾脏专科就诊。

  剧烈运动、发热、精神紧张、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暂时性的蛋白尿。多见于青少年,尿蛋白定性不超过(+)。这一些状况在充分休息、发热好转后,再次复查,若仍存在尿蛋白阳性,则提示存在肾脏病可能,需进一步检查。

  病理性蛋白尿:见于各种肾脏疾病及肾脏以外疾病所致的蛋白尿,多为持续性蛋白尿。如慢性肾炎可引起蛋白尿、糖尿病也可引起肾损伤出现蛋白尿。

  假性蛋白尿:尿道炎、尿道出血及尿液混入分泌物等也许会出现假性蛋白尿,需待尿道炎等好转后复查。

  红细胞:当红细胞镜检查超过3个/高倍镜视野时,称为血尿。通过检查尿红细胞的个数及形态,以进一步评估不同疾病。血尿以正型红细胞为主,常见的病理学原因包括全身出血性疾病、肾结石、膀胱疾病等;血尿以畸形红细胞为主,常见于慢性肾炎。

  白细胞:当白细胞镜检查超过5个/高倍镜视野时,称为脓尿。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泌尿系感染,也可见于慢性肾脏疾病,需结合临床症状一并考虑。

  “尿常规”检查在健康体检和肾脏疾病长期随访中具备极其重大地位,简单而高效的特点有助于早期发现慢性肾病,是保障肾脏健康、实现最佳肾脏保护的关键环节。

  “世界肾脏日”只有一天,但我们对肾脏的关爱并不限于这一天。重视肾脏健康,预防慢性肾脏病,拥抱健康的生活。

  现任我院肾内科主任,担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会委员(第十二届),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,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肾病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肾病营养组副组长,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,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肾内科管理分会主任委员,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液净化学分会委员、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,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肾脏病防治专委会委员,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,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,广东省药学会肾脏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任职。任职《中华肾脏病杂志》编委、《国际泌尿系统杂志》编委。

  长期致力于IgA肾病、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,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基金,发表包括Small、Cell Biosci.、Frontiers in Immunology、J Am Soc Nephrol、 Cell Death Differ等多篇高水平论文。做为主要参与者获中华医学科学奖、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重要奖项。参与编著《临床肾脏病学》、《肾病综合症》、《内科学肾脏病分册》、《肾内科学》第3版等专著及教材10余部。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《中国IgA肾病临床实践指南》、《心肾综合征诊治的临床实践指南》和《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》等11部指南编写,参加编写《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范2022版》。

  擅长IgA肾病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、狼疮性肾炎、尿路感染、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的治疗,特别是疑难及重症肾脏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如难治性肾综、危重狼疮肾病、急性肾衰竭、难治性腹膜炎等。获“实力中青年医生” 、“羊城好医生”、 “岭南名医”、“中国好医生”等称号。

  我院肾内科医师。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肾内科管理分会委员,广东省药学会肾脏病用药分会委员。

上一篇:29年前清华才女朱令2次中毒落终身残疾智商7岁:近照让人泪目 下一篇:实验室里显担当 精准检测护安康
关闭 开云体育登录入口